2006年1月25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六版: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张廷竹也中了盗版的“招”
作家版权保护呼声再起
本报记者 陈卓

 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廷竹,最近为盗版的事很头疼——他的作品《盛世危情》在报摊频频出现,却大多为盗版之作。
  这让兼任省作协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权保会”)主任的他甚感无奈,“作协权保会主任也保护不了自己作品的权益,还真是有点‘黑色幽默’”。

  《盛世危情》遭遇盗版危机
  去年7月,张廷竹在搁笔10年之后呕心沥血创作的《盛世危情》面世。新作问世后,马上引起了各界关注,《人民日报》、《解放军报》和《文艺报》等组织了专题研讨会,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。发行量达40万册的《小说月报》,也史无前例地为这部作品出了一期专辑。
  然而,盗版商也因此盯上了这部作品。
  前不久,张廷竹在河南开封的朋友,意外地在开封市场上发现了《盛世危情》。这位细心的朋友询问了当地几乎所有的夜市书摊,大都卖过《盛世危情》这本书。据说,当时这些书摊打出的广告词是:“历史转型期的长卷‘清明上河图’。”这位朋友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经过一番调查,他发现,开封的那些盗版书几乎都是从郑州进的货,批发价格可以压到9元。买这些盗版书,甚至也可以开“发票”,但其实是一些简单收据。
  张廷竹还从亲戚那里得到信息,他们也曾在杭州的一些小书亭里看见过盗版的《盛世危情》。
  还有远方的朋友高兴地给张廷竹打来电话,说是在当地买到了他的作品。结果一问,书里没有照片,还能讨价还价,最后是以差不多一半的价格买下的。“那你可买了本盗版啊!”张廷竹只能苦笑。

  盗版“套路”变换打假难
  从各种渠道汇集来的盗版“信息”,让张廷竹颇感意外。他知道,自己的作品虽然也注重可读性、追求雅俗共赏,但并非那些渲染暴力、色情的“热门小说”,也没有“官场”、“反腐”等“卖点”。但是,紧扣时代脉搏,提供大量当代社会信息,聚焦社会的难点疑点焦点问题,以及其中体现的新的创作路向和深厚的人文关怀,让《盛世危情》拥有了大量各阶层的读者。没想到,这成了“嗅觉”敏感的盗版商最看中的“资本”。
  疯狂的盗版,不仅给作者和出版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还带来了不少“无形损失”。张廷竹就曾遇到读者拿着盗版书请他签名,让他左右为难;还有读者凭着盗版书里的错别字指责出版社的校对。
  据了解,虽然省作协权保会曾为不少作家打过版权官司,在文坛有一定的知名度,但由于盗版的招数也在不断地“进步”,维权难度很大。就拿《盛世危情》来说,盗版商利用更加隐秘的发行渠道和“灵活多变”的方式,经常把这些书放在缺乏赔付能力的书摊销售,甚至采用没有“基地”的“流动销售”,给打假带来了很大困难。再加上从浙江到河南甚至西南边城的地域跨度,使得取证等工作更为困难。

  多管齐下才能攻克难题
  省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陈源斌认为,张廷竹作为一位著名作家,他的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群,在文坛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。凡是被盗版的书,往往是受到读者关注喜爱的力作,是有生命力的畅销书。张廷竹的作品被频繁盗版,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其一直深受欢迎。
  但是,盗版终究是要打击的。陈源斌表示:“权保会十分关注这件事。我们对盗版行为表示强烈谴责,将要采取相关措施,制止这种行为。”
  张廷竹本人则认为,虽然我国已有保障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,但要落到实处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单靠个人的力量,或某个团体协会的力量,与“强大”的盗版“势力”相比,实在有点力不从心。他也希望,相关部门能多加引导并多施援手,共同帮助攻克这个难题。

  作家简介
  张廷竹,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,浙江大学兼职教授、特约研究员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作品有:《黑太阳》、《落日困惑》、《中国无被俘空军》、《他在拂晓前死去》、《大路朝天》、《盛世危情》等。